為期兩天的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2015年學術年會今天在武漢大學法學院閉幕。記者從會上了解到,5年來,立法學研究會組織全國從事立法理論研究和立法實踐的法學法律工作者,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會長張春生介紹,自2010年9月18日立法學研究會成立以來,充分發(fā)揮研究會在立法理論和實務方面的優(yōu)勢,以中國法學會和研究會名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及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等提交了全國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guī)劃(2013-2017)專家建議、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修改建議等多項重要的立法研究報告和專家意見和建議;圍繞立法相關理論和實踐問題,先后出版了《地方立法的理論與實踐》《地方立法的理論與實踐》(第二輯)和《讓每一部法律都成為精品——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學術論文集》,代表了立法理論研究和立法實務工作的前沿成果和最新情況;開展系列報告會,促進立法實務界和學術理論界的積極交流,為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作貢獻,推動法學研究和教學工作邁上新臺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后,研究會的專家學者還前往部委、省區(qū)市、高校、人民團體和企事業(yè)單位宣講四中全會決定精神200多場次。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黃進在會上說,當前我國立法實踐已經(jīng)從量化標準向細化標準轉變,更加強調立法的質量和實效。這要求立法學研究既要體現(xiàn)頂層設計,有前瞻性、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目光長遠,謀劃在前,也要結合實際,解決問題,把成熟的經(jīng)驗及時反映在立法工作之中。希望研究會圍繞立法工作理論和實踐中存在的重點問題,如立法體制機制完善、立法質量、規(guī)范性文件的備案和審查、地方立法、民族立法、公眾參與立法等,深入開展研究,不斷提出創(chuàng)見,有效指導實踐。
本次年會主題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深化司法改革與立法工作的對接”。與會人員圍繞憲法實施的制度安排與創(chuàng)新和黨領導立法,立法法修改后的地方立法,貫徹新立法法和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法律體系完善與高效法治實施體系的銜接,立法民主性、科學性與司法文明等進行了深入研討。(記者 陳麗平)
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會長張春生介紹,自2010年9月18日立法學研究會成立以來,充分發(fā)揮研究會在立法理論和實務方面的優(yōu)勢,以中國法學會和研究會名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及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等提交了全國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guī)劃(2013-2017)專家建議、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修改建議等多項重要的立法研究報告和專家意見和建議;圍繞立法相關理論和實踐問題,先后出版了《地方立法的理論與實踐》《地方立法的理論與實踐》(第二輯)和《讓每一部法律都成為精品——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學術論文集》,代表了立法理論研究和立法實務工作的前沿成果和最新情況;開展系列報告會,促進立法實務界和學術理論界的積極交流,為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作貢獻,推動法學研究和教學工作邁上新臺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后,研究會的專家學者還前往部委、省區(qū)市、高校、人民團體和企事業(yè)單位宣講四中全會決定精神200多場次。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黃進在會上說,當前我國立法實踐已經(jīng)從量化標準向細化標準轉變,更加強調立法的質量和實效。這要求立法學研究既要體現(xiàn)頂層設計,有前瞻性、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目光長遠,謀劃在前,也要結合實際,解決問題,把成熟的經(jīng)驗及時反映在立法工作之中。希望研究會圍繞立法工作理論和實踐中存在的重點問題,如立法體制機制完善、立法質量、規(guī)范性文件的備案和審查、地方立法、民族立法、公眾參與立法等,深入開展研究,不斷提出創(chuàng)見,有效指導實踐。
本次年會主題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深化司法改革與立法工作的對接”。與會人員圍繞憲法實施的制度安排與創(chuàng)新和黨領導立法,立法法修改后的地方立法,貫徹新立法法和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法律體系完善與高效法治實施體系的銜接,立法民主性、科學性與司法文明等進行了深入研討。(記者 陳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