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大同市文物局了解到,大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全市已完成了11家行業(yè)內文物收藏單位的普查任務,大同市文物普查辦正在組織力量,加班加點對大同市博物館的藏品進行數(shù)據(jù)登錄工作。
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是繼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之后在文化遺產領域開展的國情國力調查,是建國60余年來的首次,是為進一步掌握文物藏品數(shù)量、豐富文物藏品寶庫、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而進行的一項重大的國家工程。普查活動自2012年10月開始,2016年12月結束。
此次普查的內容包括1949年(含)以前,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歷史上各時代重要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和圖書資料等;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由博物館、紀念館收藏登記的1949年后的藏品。列入國家文物局公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鑒定標準范圍的作品。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
令人驚喜的是,大同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在普查中發(fā)現(xiàn)了明清時期的經書142冊,其中的《大乘妙法蓮花經》七卷屬于永樂北藏,刻印于明永樂十八年,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在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認定過程中發(fā)現(xiàn), 1937年10月20日由日本東京國際情報社發(fā)行的《世界畫報》,主要向日本國內宣傳侵略中國的戰(zhàn)況,是日本侵略者侵華的實證;1939年日本侵略者侵占大同煤礦期間掠奪煤炭資源時所使用過的測量儀;1964年郭沫若先生為悼念日軍侵占大同期間被日軍殘害的死難礦工的題詞。(記者:邸東芳)
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是繼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之后在文化遺產領域開展的國情國力調查,是建國60余年來的首次,是為進一步掌握文物藏品數(shù)量、豐富文物藏品寶庫、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而進行的一項重大的國家工程。普查活動自2012年10月開始,2016年12月結束。
此次普查的內容包括1949年(含)以前,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歷史上各時代重要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和圖書資料等;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由博物館、紀念館收藏登記的1949年后的藏品。列入國家文物局公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鑒定標準范圍的作品。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
令人驚喜的是,大同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在普查中發(fā)現(xiàn)了明清時期的經書142冊,其中的《大乘妙法蓮花經》七卷屬于永樂北藏,刻印于明永樂十八年,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在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認定過程中發(fā)現(xiàn), 1937年10月20日由日本東京國際情報社發(fā)行的《世界畫報》,主要向日本國內宣傳侵略中國的戰(zhàn)況,是日本侵略者侵華的實證;1939年日本侵略者侵占大同煤礦期間掠奪煤炭資源時所使用過的測量儀;1964年郭沫若先生為悼念日軍侵占大同期間被日軍殘害的死難礦工的題詞。(記者:邸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