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著名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其《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講到,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通過閱讀,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人屆中年,已知天命,不說違心之言,《兩代人的成長》一書是否有其功效,我不敢妄加評論。閱讀中已同馬瑞祥老師做過無聲交流與溝通,努力尋找“教育”、“成長”和“時代”共通詞義;欣賞作品之后,更想寫幾個字,與讀者分享,也算對馬老師一生育人與個別同學齊獻瓣香。
作者馬瑞祥是北京55中的高級教師,去年他從教師崗位上退了下來,退的時候他感慨道:去歲流年,我在這兒已有半個世紀了……沒過多久,一場大病襲來,承受著化療的痛苦,體重一下子減了70斤,躺在病床上馬瑞祥徹夜難眠。回顧四十年來的教育實踐、長大成人的兒子馬立、上萬學生走向社會。他這樣描繪了自己的教師人生:“一個中學教師,沒有給家庭、子女留下物質(zhì)的財富,沒有享受過美味佳肴,沒有汽車,沒有五湖四海的風光游歷,但是留下了價值連城的陽光心態(tài)和美好的回憶。”。而作為一位父親,“我兒子從高一成績年級倒數(shù)第一,到最后以高分考上中國人民大學,以至后來在職業(yè)生涯中積極快樂地獲得成功。在學校,我是他的老師,在校外,我仍盡職盡責地做好孩子的老師。做好家里的老師是每一位父母的責任,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是枯燥的說教和分數(shù)的監(jiān)工,而是一種真心付出的陪伴。”
真誠做人,廣交朋友!秲纱说某砷L》一書洋洋灑灑十七萬字,共12個篇章詳述馬老師和兒子馬立成長的經(jīng)歷,感觸尤為深刻的是馬老師一生廣交朋友,為人熱心古道。為朋友辦了無數(shù)難事,為同事完成無數(shù)件好事。書中提及的數(shù)十人只是冰山一角。人類離開彼此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就不成其為人,社會是我們?nèi)祟惢顒拥膱鏊。在社會契約下,人們考慮不是如何了結(jié)自己的生命,而是如何保障自己的生命。深陷窘促,有人援手;人生轉(zhuǎn)折,眾人相助。馬老師成長的一生是他人指點、幫助下跌跌撞撞走過的一個甲子。沒有眾多朋友的幫助,抑或我們無法看到此書。善于溝通,廣交朋友,深交益友是馬老師工作、生活成功的秘訣之一。
好學不倦,為人師表。桃李天下是《兩代人的成長》另一個亮點。馬老師45年的教育職場使其數(shù)以百計的學生馳騁在祖國的各個行業(yè)和海外市場。這些天之驕子并非皆是與生俱來才子佳人,但是他們是時代的寵兒,是馬老師教育疏導(dǎo)的杰作。我從書中看到的例子不勝枚舉。然而這僅僅是本書的副線,貫穿始終的主線是兒子馬立的成長。當一名優(yōu)秀教師易,做一名好父親不難,然而二者兼之恐怕不是一件易事,似乎有點挾泰山以超北海之感。當今,“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的教育問題比比皆是,坑爹之事屢屢曝光。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另一個風景。
我們知道,人間有許多問題是沒有解決方案的。人與人之間,或人與非人世界之間的關(guān)系,誰也不能下定論。男人與女人、父母與孩子,或上帝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不可能達到最終的理解。中國古代每逢天災(zāi)人禍,糧食匱乏,就會出現(xiàn)“易子而食”的慘景;今天,我看到書中“易子而教”,一喜一憂,冰火兩重。《兩代人的成長》感人的地方不僅僅是桃李芬芳,為老師慶生的畫面;更是教子有方,育子成才的精彩人生。馬立為何榜上提名,工作有成,作者在書中跨越時空,交錯描述,為讀者用心、用血娓娓道來。是馬老師好學不倦、結(jié)交良師益友、助人為樂的必然結(jié)果;是馬立自身奮斗的結(jié)果。馬老師不枉為人師,才會出現(xiàn)“畢業(yè)將近40年的學生還念師生情,在這浮躁的生活環(huán)境真難得”;不枉為人父,才會讓我們分享“我們要讀懂孩子的心,同時我們也要讓孩子知道我們的心”、“當兒子聽到614這個分數(shù)時,兒子擁抱我,歡呼雀躍流著淚說:‘謝謝老爸,陪我度過了高考這一刻’”的心靈與場景。
一名退休教師講述神州大地一對普通父子《兩代人的成長》的百姓故事,全書以1893年開始,收尾于2013年,時間跨越兩個甲子,總體安排非常精妙,且每章以打油詩結(jié)尾,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獻身教育,呼喚改革,回顧人類文明,大國崛起,沒有哪一個民族和國家不重視教育的。馬老師在書中并未直接批評當下教育體制,品評師資隊伍,針砭教科書籍,但是字里行間我們依舊讀出一些心靈深處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作為讀者,我感到馬老師還有許多話要說,還有許多事要做。中國的教育終究要進行改革,這是一代老師的呼聲,也是家長的期待,好的教育制度是幫助學生心智成長的。
(作者:王藝橋 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