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歲的劉守彥至今已照顧九旬岳母王桂珍20余年,端茶倒水,洗衣做飯,無微不至!●R義恒 攝
每天清晨,劉守彥都會早早起床為岳母準備早飯。根據(jù)老人的身體需要,劉守彥把每餐飯做得盡量清淡、健康。 馬義恒 攝
中新網(wǎng)鄭州3月13日電 “別的老人想去養(yǎng)老院是因為孩子對他不好,而我是因為女婿對我太好。在我女兒去世后,仍舊細心照顧我20多年。他今年都76歲了,我現(xiàn)在雙眼失明,我想為他減輕負擔,不想讓他那么辛苦,但我多次私自跑到養(yǎng)老院都被他堅決勸回了家。”3月13日,河南鄭州93歲的王桂珍說起他的女婿劉守彥,顯得既幸福又心疼。
每天早上6點,劉守彥都會從大學路的家中坐公交車,來到老岳母王桂珍家,給他做好早餐,準備洗漱用品,打掃衛(wèi)生,等待著王桂珍起床,伺候她的飲食起居,直到下午女兒來接班才離去。當日,記者來到鄭州花園路街道辦事處甲院社區(qū),王桂珍已經(jīng)洗漱完畢,吃過女婿為他準備的早飯,二人正坐在屋內(nèi)有說有笑的聊天。
“他娶我女兒時20多歲,兩個人不僅恩愛,對待我們老人也好得沒話說。”王桂珍提起這個女婿贊不絕口,“到現(xiàn)在四五十年了,我脾氣不好,可我說啥他都順著我,從不惹我生氣。”1995年,劉守彥的妻子因病不幸去世,王桂珍也患上眼疾,劉守彥便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岳父、岳母的任務(wù)。直到8年前岳父去世,照顧岳母王桂珍便成為他一天天最重要的事情。
“岳父、岳母在我年輕時對我照顧有加,現(xiàn)在他們到了晚年,我照顧他們更是應(yīng)該的,將心比心嘛。妻子去世的早,照顧她的父母是我的責任,他們都是我的親人。”現(xiàn)在已滿頭白發(fā)的劉守彥說,日子越來越好,要讓老人和他一起享受現(xiàn)在的好日子,陪伴岳母,讓老人過得順心是他的心愿。
甲院社區(qū)黨總支紀律委員袁鳳菊說起劉守彥對岳母的孝心,不禁伸出大拇指。她說:“去年臘月二十七,老人在家走動不小心股骨骨折。大年三十夜里,劉守彥仍在醫(yī)院守著老人,吃喝拉撒都是他一個人照料。一個月后出院,劉守彥就在老人臥室里又鋪了一張床,直到一個月后老人的傷情好轉(zhuǎn),才回自己家。”袁鳳菊認為,現(xiàn)在城市家庭,大多不缺吃穿,就是缺乏陪伴和守護,劉守彥是實實在在地去照顧岳母,他給社區(qū)其他人樹立了標桿。
“我很幸運,遇到這么好的女婿,這輩子很值得。”岳母王桂珍說,這么多年過來,劉守彥整日守候在她跟前,噓寒問暖,但是女婿畢竟也是70多歲的人了,行動也逐漸不方便,她越來越不想給他添麻煩。“我這兩年偷偷跑去養(yǎng)老院好幾回,但養(yǎng)老院每次都要求家人簽字才愿意接收,于是,都沒成功,守彥每次聽說了都趕緊把我接回來,費心勸我放棄這個念頭。”
“只要我還走得動一天,我就會好好照顧我岳母,她眼睛不好使,我就是她的眼,腿腳不好使,我就是他的拐杖,不會讓她去養(yǎng)老院的。我平常沒有什么愛好,這么多年來過來,照顧岳母成為了我唯一的興趣,我很開心,她也挺幸福,這就足夠了。”劉守彥說,他對岳母好了,女兒耳濡目染,對他、對岳母也很有孝心,“孝順是可以傳遞的。”
數(shù)次私自跑去養(yǎng)老院未果,在女婿的耐心勸導、照顧下,王桂珍終于放棄了這一想法。“以后不去(養(yǎng)老院)了,我就跟著我這個好兒子過日子了,就算現(xiàn)在讓我跟著他去要飯,我都心甘情愿。”而一旁正在給岳母削蘋果的劉守彥說:“岳母能夠身體健康,心情愉悅,比什么都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