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農(nóng)村后,父親沒有因此而氣餒,他憑借自己的文化知識和善于溝通、與人為善的性格,投身到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的大會戰(zhàn)當中,先后在馬嵐峪流域治理、東山公路、下馬峪農(nóng)田水利建設、縣農(nóng)業(yè)普查辦、水資源管理站等地和單位,干過食堂管理員、會計、農(nóng)田水文測繪、繪圖制圖等工作,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干好一行,無私奉獻,從沒有向組織提出過關于個人的任何事,不給領導添任何麻煩。父親達觀于世事,風趣幽默,樂善好施,廣交朋友。那時他平均兩年換一個單位,服從安排,聽從指揮,哪里需要到哪里,他寫得一手漂亮字,繪得一張張秀氣的測繪圖,在縣里很有名氣,人們都知道他在家排老三,叫他“李三”。
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深入全國,父親的工作總是漂泊不定,他的才氣和勤勞,讓單位領導舍不得放他走,但父親臨時工的身份和他不跑不送、不媚領導的性格,又使他到處“跌達”奔波。而此時的父親,身懷技藝,奔走四方,繼續(xù)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奉獻。終于,在1985年,父親和母親商量,跟親戚湊了一些資金,在東安峪村開了第一家民營綜合商店。那時,我們村就只有村北的大供銷社,個體開個商店遠近村還是頭一回,父親那時十分清貧,總共才有300多元的啟動資金,先是在村中心當街把原“文革”時已破爛不堪的文化室大禮堂買下來,父親和母親披荊斬棘,把個破大禮堂給打扮得成了嶄新的兼商住一體的大商店。父親也許早有了經(jīng)商的愿望,給商店起了名字叫“奇峰綜合貿(mào)易貨棧”,用水泥模具做成就在店的門臉上,再以紅色的油漆畫字,店名有他的名,他不叫商店,叫貿(mào)易貨棧,我想那就是父親心中的“高大上”,足見他對屬于自己的這份事業(yè)的珍重。果然,全家同心,父親利用周末休息,騎著自行車、摩托車、三輪車往返于縣城和商店進貨,母親則守在商店,以質(zhì)優(yōu)價廉、誠信熱情贏得了遠近周邊村民的青睞,兩人把這個商店做得一度成為附近幾村貨品最全、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商店。然而,正當商店進入盈利豐厚期,他們的事業(yè)如日中天時,1990年我正在縣城上高中,身體虛弱多病,父親和母親一商量,毅然放棄了他們的事業(yè),決心迅速將商店轉(zhuǎn)讓出去進城陪我讀書。那時村里的人還不理解,父親解釋說要出外地發(fā)展,他們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就將商店低價轉(zhuǎn)讓出。多年后,我跟一位小學老師講起,老師說:那是你父親放棄了自己打拼來之不易的事業(yè),你會因此而不記后果放棄自己的事業(yè)嗎?的確,在進城后,父親倉促找下一處南房租下后,經(jīng)常對母親說:咱這是坐吃山空,得重新開始。那時,父親一下子閑了很多,養(yǎng)家育子女的重擔更重了,內(nèi)心的痛苦不曾對我們說,他經(jīng)常半夜了才回家。最終,零零碎碎的,養(yǎng)大車拉鐵礦、農(nóng)業(yè)開發(fā)工程等工作,父親忙了起來,一家人其樂融融,擠在兩間小南房里,不怕冬冷寒天。在那里,我們兄弟倆相繼考上大學,參加了工作。
父親的事業(yè)就是我們的出人頭地,他引以為豪家里有兩個大學生。但父親自己的事業(yè)似乎還是那么的多變不定,那年春天,奶奶去世,父親與朋友們承包的縣化肥廠正是上市銷售的旺季,父親還在失去自己母親的悲痛和忙亂之中,市場瞬息萬變,那一年外地化肥第一次進入本縣,本地肥本地人不買賬,滯銷過后就是賠錢。父親和母親不得不領教了市場的無情和人情的冷暖,到處上門索要債務……那次對父親的打擊很大,他不得不又從零開始,工作業(yè)余做起了美工設計、農(nóng)業(yè)開發(fā)服務等工作。他對所從事的任何工作都認真負責,生怕有一絲的馬虎大意。2000年冬的一個傍晚,他很遲了才騎摩托車從鄉(xiāng)下小路回城,路上被一輛三輪車用遠光燈照的看不清路,撞到了三輪車的車廂上,當時他身上裝著做工用的剪刀,不曾想這一撞把自己的脾臟給傷了,第二天他還不知情,直到晚上感覺肚子痛才急忙進醫(yī)院。那時交通不便,我跟單位同事借了一輛吉普車連夜趕回縣中醫(yī)院,父親躺在一張木板床上,肚子漲得很大,醫(yī)生說是脾臟破裂內(nèi)出血,急需手術輸血!縣城沒有血,半夜疾馳朔州血站取了三袋血?h中醫(yī)院條件很差,冬天手術室沒有暖氣,大同的專家做完切脾手術后四個多小時,父親下不了手術臺,他全身冰涼發(fā)擺,硬是憑著堅強的意志和我們的呼喚,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2003年,父親和母親在應縣也無牽掛,離開了家鄉(xiāng),帶著小妹來大同投奔我。開始了我們之前商量好的“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在我們的幫襯下,三人開了一家電腦美工文印店,這個店了卻了父親“擅長喜好美工、做一個手藝人”的心愿。勤勞不負勞作人,他們?nèi)顺宰≡诘,干得起勁,有時忙的后半夜才休息,這份工作雖累著,但父親身體很好,他們樂在其中。2006年4月,父親在一次半夜里打麻將后,身體不舒服,他要我?guī)ナ欣锊椴,那時他對自己的病有了預估,果然在市里醫(yī)院折騰了一天,父親看出來那么復雜,知道自己一定是重。〔槌龌及┖,父親很坦然,我一個人在醫(yī)院衛(wèi)生間偷偷地哭,父親還安慰我:“我不怕死,但我肯定有活的機會我就積極治療,你們不要怕”。
接下來,我們往返于北京和大同就醫(yī)。父親很達觀,也許是他一貫給我們留下高大堅強能扛住的印象,那時很少過多關注他的個人情感波動,他有時想不明白,常問:“為啥日子剛剛好起來,又加了?”、“為啥一生老是漂泊不定沒有落腳處?……”但父親始終對自己的病客觀看待,他一開始就從北京玉淵潭公園練習了郭林防癌氣功,經(jīng)過長期的心理和身體斗爭,改變了自己六十多年的作息習慣,一年365天凌晨4點即起床到公園晨練,他有自己的一套鍛煉操。他還是那么的熱情直白,他的性格有時像個孩子一樣單純,一碰到病友就跟人家交流自己的養(yǎng)病法,給人家推薦用藥法。他總結(jié)了自己的抗癌經(jīng)驗:“心態(tài)端正,晨練永恒,坦然面對,完美人生”,他把這經(jīng)驗寫下來并裝裱起來,立在醒目處,給自己看也給別人看。但父親內(nèi)心始終有個解不開的結(jié),他怕人家談起單位的事,因為父親一直覺得,自己一生漂泊不定,兢兢業(yè)業(yè),克勤克儉,與人為善,到頭來還是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這是他終身難以釋懷的。畢竟,他為此付出太多太多。
直到生命的最后的日子,父親都在爭取和配合我們治病。他一直說:我不怕死,什么時候死我都不后悔,因為我活得值了;但我不想死,因為我相信好日子還在后頭,還想看著我的孩子們長大……但父親還是帶著對孩子們的眷戀走了,帶著對母親的牽掛走了,他走的那么平靜,走的那么干凈。
父親懷揣著求學報國、光耀門庭的夢想。我們年幼時,他就與母親立志要培養(yǎng)我們上大學,走出農(nóng)村。父親常說:“那時,你媽還不知道大學是個啥。但你媽從你們小時候就常念叨要讓你們考大學、考大學的。”他們抱定信心,不惜一切代價,生活艱難從未改變初衷。父親對我們的學習要求嚴格,說一不二。尤其是對哥哥,他堅信老大的示范帶頭作用是很靈的。那年快中考時,哥哥竟萌生了退學之意(他心想是幫父親打理商店當“小老板”),父親試探性的跟他談了話,了解他真實的想法后,先是明確告訴他只有學習考學一條路,別無選擇。如要退學,就下地干活靠自己本事養(yǎng)家。接下來的幾天,哥哥在六、七月的大熱天,上午早早收割麥子,中午回家沒人“奪擔”,氣不打一處來,那也沒用,父親讓他自己生火做飯,吃飯后下午繼續(xù)干!就這樣,沒過兩天,哥哥實在支撐不住,主動拿起書包外出求學,從此他發(fā)奮努力,如愿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
父親教育子女注重言傳身教,有長者的風范。他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樸實地總結(jié)了如:“勤勞是富貴的祖宗,貧窮是懶惰的子孫”、“膽略是成功的扎實基礎,畏怯是失敗的必然結(jié)果”,成為我們家彌足珍貴的傳世家風;他“三次創(chuàng)業(yè)”,三度經(jīng)商,得出了“誠信持永恒,萬事方昌通”、“只有再完美,沒有還可以”的座右銘,他把他們奉為至寶,裝裱裝框掛在店面的最醒目位置,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沒有讓我們刻意遵從,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至今,進入店面的人們還在拍照,驚異于此處“文化”的吸引。
而我們今后,將會望著父親高大的背影,感同身受父親的精神,猶如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作者 李恒師)